• <tr id="ccbtu"></tr>
    <ins id="ccbtu"></ins>
  • <ins id="ccbtu"></ins>

      <tr id="ccbtu"></tr>
    1. <ins id="ccbtu"></ins>

      網站首頁 >> 選車播報 >導購>> 正文

      整車帶動業績增長 上半年部分零部件供應商營收凈利雙增長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2021-09-14 11:19:52     作者: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財報數據陸續公布,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年中“答卷”已經交出。

      今年上半年,不少零部件供應商的營收、凈利潤均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符合市場預期??梢哉f,經歷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企業將今年上半年視為重返增長的關鍵階段。來自問財查詢公司的數據顯示,汽車零部件行業已披露半年報的個股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45.02%,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51.44%。

      不過,今年上半年,由于“芯片荒”影響廣泛,原材料價格頻繁波動,加上乘用車市場從5月開始遇冷,零部件企業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面對下半年的市場,零部件供應商仍需積極應對新挑戰、新變化,承擔起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任。特別是在中國抗疫成果突出、市場環境穩定向好的大環境下,企業更應主動尋找突破口,在自主技術發展方面實現追趕甚至引領。

      發動機行業

      整車帶動業績增長 轉型升級仍在路上

      今年上半年,受國六排放升級、治超加嚴及基建投資等因素的拉動,我國商用車市場呈現大幅增長,同時也給發動機行業帶來較大促進作用。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工業銷售月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多缸柴油機市場累計銷量316.16萬臺,同比增長26.75%。

      在此大背景下,統計在內的行業龍頭企業產銷與利潤紛紛實現了大幅增長,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也進一步加劇。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1~6月濰柴動力重卡發動機銷售33.9萬臺,市場份額顯著提升3.2個百分點,至32.4%;東安動力同期實現營業收入34.2億元,同比增長56.25%,凈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313.16%;全柴動力同期營業收入約26.98億元,同比增加24.39%,凈利潤約1.13億元,同比增加14.94%;上柴股份同期營業收入39.44億元,同比增長45.31%,凈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72.86%;云內動力同期營業收入48.54億元,同比增長10.13%,凈利潤為1.66億元,同比增長1.96%。

      “雙碳”目標的提出將倒逼內燃機行業在節能減排等關鍵核心技術升級上提速增效。據悉,今年上半年,濰柴動力成功發行了130億元定增,募集資金緊緊圍繞公司核心主業和新業務布局,響應“雙碳”戰略目標,聚焦于增長性與前瞻性,主要用于燃料電池產業鏈建設項目、全系列國六及以上排放標準H平臺道路用高端發動機項目、大缸徑高端發動機產業化項目、全系列液壓動力總成和大型CVT動力總成產業化項目以及全生命周期后市場服務體系建設。

      今年上半年,我國重卡累計銷量突破百萬輛大關,達到104萬輛,同比增長27.4%。今年7月1日起重型商用車全面實施國六標準,且受到幾大行業利好作用影響,預計未來幾年重卡銷量整體向好。相關零部件企業提前布局國六技術和產品,積極挖掘市場,擴大對整車企業的配套。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濰柴動力國六發動機產品銷量同比增長108%;全柴動力銷售車用國六產品2.55萬臺,同比增長628.57%。

      在乘用車領域,東安動力今年上半年將主要精力放在中高端市場拓展上,兼顧拓展優質新市場,向皮卡市場、特種車市場輻射。上半年海外市場新開發項目3個,銷量同比增長89%;國內市場重點推進全新市場項目28個,銷量同比增長46%。

      不過,市場不利因素也同時存在。排放標準升級國六,意味著市場對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質量、性能、強度等要求越來越高,生產和運營成本大幅增加,或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不少芯片廠家減產、停產,導致汽車芯片的短缺,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動機產業運行的穩定性造成了影響。ECU等發動機零部件的短缺,使不少產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對供應商的生產經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今年下半年,高質量發展仍然是發動機企業的共同訴求。濰柴動力提出,將圍繞“2030戰略”,搶抓國六市場新機遇,加速技術升級和產品邁向高端,發揮整車整機帶動優勢,實現發動機市場份額進位提升,顯著提升液壓、大缸徑發動機等業績貢獻,推動結構性調整取得新突破。上柴股份表示,堅持“主動求變、創新發展”戰略,繼續做好柴油機的生產和銷售工作,一是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加強營銷渠道建設,大力擴展增量市場,通過加強與配套客戶的產品技術深度融合,努力擴大市場份額;二是繼續加大車用國六、非道路國四產品的技術升級創新,確保新產品開發進度,深入推進智能發動機業務,持續推進智能制造體系和智能工廠建設,加強智能產品、智能制造、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業務建設,加快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提升運行效率,提高公司產品的技術競爭力;三是加強供應鏈及降本增效等精益管理工作,優化創新供應鏈建設,持續推進降本增效,全面加強供應鏈質量保證、過程質量保證、售后質量保證,全方位保證產能需求,努力實現規模效益;四是以混動、純電、燃料電池、電驅橋等產業為新能源業務重點方向,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升級,努力培育公司新的戰略協同業務和利潤增長點。

      動力電池行業

      原材料價格上漲難抵產業發展熱情

      今年上半年,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一直是行業焦點話題,鈷、鋰、鎳、銅、六氟磷酸鋰等的價格不斷攀升并保持高位,供應明顯緊張。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動力電池負極材料漲價20%~30%,電解液漲價30%左右,銅價上漲約20%,鋁價上漲30%左右。

      不過,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依然抵擋不住動力電池產業快速發展的熱情。據悉,今年上半年,多家動力電池上市公司均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雙增長。財報數據顯示,國軒高科今年前6個月實現營收35.5億元,同比增長46.6%,凈利潤4817.2萬元,同比增長33.3%;寧德時代同期實現營收440.75億元,同比增長134.07%,凈利潤44.84億元,同比增長131.45%;億緯鋰能同期營收超過65億元,相較去年翻番,凈利潤為14.9億元,為去年同期的4倍。

      動力電池企業營收、利潤紛紛大漲,源自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直接拉動。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增長139.3%,電動化率從2020年的5.4%提至9.4%。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通過發布的《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庫》統計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225.2萬輛,同比增長151%,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00.49GWh,同比增長141%。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高增長,表明全球電氣化進程仍在加速推進,進一步帶動了動力電池的需求增長。中國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也迎來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歷史機遇,電動化發展日趨成熟,在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領域的滲透率穩步提升,這從整體上帶動了動力電池產業的高速增長。

      由于市場需求高企,供應商紛紛加大動力電池及原材料的產業布局。億緯鋰能已在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原材料端和鎳、鈷、鋰等資源端與相關優質公司形成合作,并確定了關于回收鎳產品定向循環供應的合作,從而保障供應鏈安全,并有利于成本管控。國軒高科今年以來也不斷加強從礦產資源到鋰電材料全產業鏈的垂直布局,比如在宜春投資建廠,并與中冶集團,比亞迪合資生產三元前驅體、在廬江擴產20萬噸高端正極材料,此外還積極布局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經過近些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不僅躋身世界第一梯隊,而且部分企業在電池技術和市場占有率上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因此,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出海”的速度不斷提高。據悉,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境外市場收入達到102億元,同比大增355.45%。為及時響應海外客戶的需求,寧德時代已在德國慕尼黑、法國巴黎、日本橫濱、美國底特律等地設立子公司。

      汽車電子行業

      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成為發展“雙翼”

      近年來,汽車產業的創新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汽車電子領域,一是法規標準對環保與安全的要求,推動了汽車電子的裝配;二是用戶對車載通訊和娛樂功能的需求增加,不斷提高汽車電子的滲透率。此外,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加大了汽車電子的發展機遇,而且呈現出向智能網聯等高附加值領域轉移的跡象。

      今年上半年,汽車電子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良好,大部分都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增長。財報顯示,今年前6個月,華陽集團實現營收20.5億元,同比增長69.2%,凈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164.1%;亞太股份實現營收17.4億元,同比增長45.8%,凈利潤3074.6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德賽西威實現營收40.83億元,同比增長57.25%,凈利潤3.7億元,同比增長61.01%。

      在車市穩健發展的同時,車載智能網聯產品的配置率持續提升,這仍然是汽車電子行業保持快速增長的強勁動力,而智能網聯產品裝配率最高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強勁,加速了汽車智能網聯化的進程。國內涉及汽車電子業務的公司主要布局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三大領域。其中,主流汽車電子企業通過原有技術積累逐步切入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產品領域,提供更加復雜以及更多交互的車內智能整體解決方案。

      均勝電子目前在智能座艙領域中,已結合了座艙電子、主動安全、智能車聯以及出行服務軟件等領域技術。近期,均勝電子與華為合作,重點圍繞智能座艙領域進行全面深度研究與共創,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座艙軟硬件產品及服務。華陽集團汽車電子業務前期已承接的新項目新訂單逐步量產并上量,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車載顯示屏、HUD、數字儀表、無線充電出貨量及銷售收入均實現同比大幅度增長。

      隨著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普及,智能駕駛也成為汽車電子企業新的增長點。在智能駕駛領域,德賽西威今年上半年代客泊車產品在多家主流車廠客戶的新車型上配套量產,基于全面技術優勢、融合高低速場景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已獲得項目定點,可實現L4級功能的高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IPU04已獲多個項目定點。亞太股份針對中國路況和駕駛員習慣,進行了ADAS功能優化,提供從環境感知(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駕駛決策到線控制動的系統解決方案。

      汽車電子產品具有科技含量高、技術復雜的特點,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是汽車電子企業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在新技術與產品研發上,汽車電子企業表現較為突出。亞太股份在2021上海車展上展示了全新第三代智能駕駛產品。線控制動是面向自動駕駛執行端方向的核心產品,也更適用于新能源汽車,亞太股份現有two-box技術路線的IBS(電子助力制動系統)+ESC(汽車電子操縱穩定系統)和one-box技術路線的IEHB(集成式電液線控制動系統)兩種線控制動系統產品。此外,該公司還在研發的非解耦式電子助力制動系統eb-Booster計劃明年量產。

      華陽公司推出的具備高集成度和擴展性的座艙域控制器,已通過設計和工程驗證,大規模商用已經成熟;基于硬件抽象封裝、數據和服務接口標準化等核心技術打造的分層分列架構的華陽開放軟件平臺AAOP2.0,已實現對智能座艙系統的開放開源。

      汽車輪胎行業

      成本壓力增大侵蝕供應商盈利空間

      輪胎原材料價格從去年三季度開始持續上漲,進入2021年情況依舊沒有改觀。數據顯示,天然橡膠今年一季度時最高漲至1812美元/噸,雖然到6月底價格有所回落,但仍維持在1700美元/噸;炭黑、簾子布等更是翻倍漲價。因此,輪胎主要原材料采購成本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較大。雖然進行了多次產品提價,但零售市場上價格傳導需要一定時間消化,配套輪胎價格上漲具有滯后性,導致輪胎企業承壓嚴重。

      除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之外,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圍內反彈,海運費用持續走高,輪胎出口成本增大。綜合來看,今年上半年,輪胎行業普遍利潤受到影響。財報顯示,今年1~6月,三角輪胎實現營收45.39億元,同比增長17.56%,凈利潤3.47億元,同比下滑23.9%;玲瓏輪胎同期實現營收100.38億元,同比增長21.77%,凈利潤為7.74億元,同比下降13.67%;青島雙星同期實現營收22.68億元,同比增長12.47%,凈利潤虧損2168.89萬元;賽輪輪胎是為數不多凈利潤有所增長的輪胎企業,同期實現營收86.5億元,同比增長27.3%,凈利潤7億元,同比增長10.8%。

      短期看,輪胎行業仍然面對諸多挑戰;但長期看,隨著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轉型升級,以及“雙碳”目標的提出,輪胎行業將迎來產業重構、產業集中度提升的重大發展機遇。特別是隨著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快速發展,輪胎行業推進國產替代也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外資品牌汽車廠商出于成本的考慮正加快引入性價比更高的中國輪胎品牌進行配套。近年來,國際一線輪胎巨頭的配套份額呈下滑態勢,而中國輪胎企業的銷售規模及份額持續提升。(記者 趙玲玲)

      相關資訊

      推薦資訊

      猜你喜歡

      關注新聞

      Copyright @ 2008-2018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選車播報網 版權所有

      選車播報網 不良信息  舉報郵箱:992 5835@qq.com

      精品夜夜亚洲